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編制單位: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
生產經營單位: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
編制日期:2017年11月1日
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編制單位: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
編制人:郭義剛
發布人:張文利
批準日期:2017年11月15日
執行日期:2017年11月15日
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
編制日期:2017年11月1日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批準頁
編制:(人名) 年 月 日
評估:(人名) 年 月 日
復核:(人名) 年 月 日
批準:(人名) 年 月 日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發布令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及其它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文件的要求,有效防范應對突發環境事件,保護人員生命安全,減少單位財產損失,本單位特組織相關部門和機構編制了《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該預案是本單位實施應急救援的規范性文件,用于指導本單位針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救援行動。
本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于2017年11月 15 日批準發布,2017年11月15 日正式實施。本單位內所有部門均應嚴格遵守執行。
主要負責人:
2017年11月15日
企業概況
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隸屬于山東匡山集團責任有限公司,廠址位于濟南市槐蔭區匡山小區東壩路1號,是濟南市市區西北部主要的集中供熱企業,主要負責匡山附近地區約1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各生活小區、部分企事業單位冬季采暖用熱需求,供熱面積可達300萬平方米。公司占地面積5863.9平方米,建筑面積3200平方米,在職職工46人。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廠區內目前擁有4臺熱水鍋爐,分別為1臺40t/h燃煤熱水鍋爐、2臺50t/h燃煤熱水鍋爐和1臺40t/h燃氣熱水鍋爐,4臺鍋爐均已建設完成?,F有3臺燃煤熱水鍋爐煙氣經“SNCR和低氮燃燒脫銷+布袋除塵器除塵+氧化鎂濕法脫硫+濕式電除塵”處理后,由1根內徑為3.2m、高120m的煙囪排放;燃氣熱水鍋爐采用低氮燃燒,產生的煙氣進入煙道經氧化鎂濕法脫硫裝置,與燃煤熱水鍋爐共用1根煙囪排放。年運行時間為120天(僅在采暖期運行),采用三班制,每天運行24h。
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位于濟南市槐蔭區匡山小區東壩路1號,屬濟南市控制性規劃中的濟南市八里橋與道德街片區,該片區規劃范圍東北由小清河轉槐蔭區區界,接濟齊路——緯十二路,南到興濟河接臘山河,西臨二環西路,總用地面積14.71平方公里,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總面積14.33平方公里,規劃人口約26.5萬人。所在地槐蔭區地處魯中山區和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廠區所在區域為堆積平原地貌,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燥少雨,多西南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嚴寒干燥,多東北風。經調查,廠區周圍無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古跡、重點保護風景名勝區、旅游區、療養院等環境敏感目標。
目 錄
1、總則...........................................................1
1.1 編制目的..................................................1
1.2 編制依據..................................................1
1.3 適用范圍..................................................2
1.4 事故分級..................................................2
1.4.1 重大環境污染事件....................................2
l.4.2 一般環境污染事件....................................2
1.5 應急預案體系..............................................3
1.6 工作原則..................................................3
2、公司基本情況...................................................4
2.1 公司概況..................................................4
2.2 周邊環境狀況..............................................4
2.2.1 自然環境簡況........................................4
2.2.2 社會環境簡況........................................5
2.3 環境風險源基本情況........................................5
3、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評價結果...................................7
3.1 環境風險源識別............................................7
3.2重大環境風險源判定結果......................................7
4、組織機構及職責..................................................8
4.1 組織體系..................................................8
4.1.1 應急組織體系圖......................................8
4.1.2 內外部緊急聯絡電話..................................8
4.2 指揮機構組成及職責........................................9
4.2.1 應急指揮小組組成....................................9
4.2.2 指揮機構主要職責....................................9
4.2.2.1 應急指揮小組主要職責............................9
4.2.2.2 應急辦公室主要職責..............................9
4.2.2.3 應急工作小組及其職責............................10
5、預防與預警.....................................................13
5.1 環境風險源預防與監控......................................13
5.2 預警及措施................................................14
6、信息報告與通報.................................................15
7、應急響應與措施.................................................17
7.1原料泄漏應急響應措施..... ................................17
7.2 火災、爆炸事故的應急響應措施..............................19
8、后期處理.......................................................21
8.1 事故現場的保護措施........................................21
8.2 善后處置..................................................21
9、應急培訓和演練.................................................21
10、責任獎懲措施..................................................22
10.1 責任.....................................................22
10.2 獎勵.....................................................22
10.3 處罰.....................................................22
11、保障措施......................................................23
11.1 經費保障.................................................23
11.2 裝備保障.................................................23
11.3 人力資源保障.............................................23
11.4 通信保障.................................................23
11.5 技術保障.................................................23
12、附則 .... .... ..............................................24
12.1術語和定義............. ... ... ... ... ... ... ... ... ..24
12.2應急預案備案..............................................24
12.3維護與更新............. ... ... ... ... ... ... ... ... ..24
13、附件..........................................................25
附件1、內部緊急聯絡電話......................................26
附件2、外部聯系單位、人員、電話..............................27
附件3、應急小組體系方案圖....................................28
附件4、排水管道示意圖........................................29
附件5、濟南大化齊魯化工廢物特征..............................30
附件6、廢水抽取協議..........................................31
附件7、應急演練實施報告書....。..............................32
附件8、附圖.............................. ...................39
1、總則
1.1 編制目的
為全面貫徹國家和省危管中心關于危險廢物管理的各項規定,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環境事件的危害,規范各類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確保危險廢物在轄區內重大環境污染事件(事故)突發時,能夠快速響應,有序行動,高效處置,降低危害,實現保護公眾,保護環境的目的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制定本公司突發環境應急預案,建立健全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機制,提高企業應對涉及公共危機的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維護社會穩定,保證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保護環境,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2 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2)《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4)環保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
(5)環保部《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
(6)濟南市環保局《關于轉發環保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濟環發[2010]17號)
(7)濟南市環保局《關于轉發環保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濟環發[2010]17號)
(8)《濟南市環保局關于完善重點環境風險源管理檔案建設工作的通知》
(9)槐蔭區環保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風險源管理的通知》(濟槐環發[2011]9號)
1.3 適用范圍
適用于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環保/安全事故緊急情況的應急處理,具體包括:
(1)原材料儲存安全
(2)生產中的撒漏料
(3)大雨汛期的應急防護
所編制的應急預案在生產部所劃定區域存放,并上報給區環保局。在生產車間標示應急預案標牌,在各作業工位點存放一份簡潔明確的應急響應程序圖。
1.4 事件分級
根據《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分為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和一般環境污染事件。
1.4.1 重大環境污染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環境污染事件:
(1)發生人員傷害,公司財產遭受重大損失;
(2)因環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及水庫大面積污染的污染事件。
l.4.2 一般環境污染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環境污染事件:
(1)未發生人員傷害,公司財產遭受損失較??;
(2)環境污染只涉及公司內部。
1.5 應急預案體系
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包括:
(1)突發環境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傮w應急預案是公司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是應對各類突發環境事件的規范性文件。由公司應急小組編寫組編制,經總經理批準備案。
(2)突發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是公司有關部門為應對某一類型或某幾種類型突發環境事件而制定的涉及相關部門的預案。由涉及部門制定,經上級領導批準,報公司安全環保部備案。
1.6 工作原則
企業在建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系統及其響應程序時,應本著實事求是、切實可行的方針,貫徹如下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加強對環境事故危險源的監測、監控并實施監督管理,建立環境事故風險防范體系,積極預防、及時控制、消除隱患,提高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防范和處理能力,盡可能地避免或減少突發環境事故的發生,消除或減輕環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長期影響,最大程度地保障公眾健康,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堅持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分級響應。接受政府環保部門的指導,使企業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系統成為區域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企業各部門之間協同與合作,提高快速反應能力。針對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的特點,實行分類管理,充分發揮部門專業優勢,使采取的措施與突發環境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圍和社會影響相適應。
(3)堅持平戰結合,專兼結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做好應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思想準備、物資準備、技術準備、工作準備,加強培訓演練,應急系統做到常備不懈,可為本企業和其他企業及社會提供服務,在應急時快速有效。
2、公司基本情況
2.1 公司概況
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隸屬于山東匡山集團責任有限公司,廠址位于濟南市槐蔭區匡山小區東壩路1號,是濟南市市區西部主要的集中供熱企業,主要負責匡山附近地區約 1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各生活小區、部分企事業單位冬季采暖用熱需求,供熱面積可達300萬平方米。公司占地面積5863.9平方米,建筑面積 3200平方米,在職職工46人。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廠區內目前擁有4臺熱水鍋爐,分別為1臺40t/h燃煤熱水鍋爐、2臺50t/h燃煤熱水鍋爐和1臺40t/h燃氣熱水鍋爐,4臺鍋爐均已建設完成?,F有3臺燃煤熱水鍋爐煙氣經“SNCR和低氮燃燒脫銷+布袋除塵器除塵+濕式電除塵+氧化鎂濕法脫硫”處理后,由1根內徑為3.2m、高120m的煙囪排放;燃氣熱水鍋爐采用低氮燃燒,產生的煙氣進入煙道經氧化鎂濕法脫硫裝置,與燃煤熱水鍋爐共用1根煙囪排放。年運行時間為120天(僅在采暖期運行),采用三班制,每天運行24h。
2.2 周邊環境狀況
2.2.1 自然環境簡況
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屬濟南市控制性規劃中的濟南市八里橋與道德街片區,該片區規劃范圍東北由小清河轉槐蔭區區界,接濟齊路——緯十二路,南到興濟河接臘山河,西臨二環西路,總用地面積14.71平方公里,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總面積14.33平方公里,規劃人口約26.5萬人。所在地槐蔭區地處魯中山區和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廠區所在區域為堆積平原地貌,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燥少雨,多西南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嚴寒干燥,多東北風。經調查,廠區周圍無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古跡、重點保護風景名勝區、旅游區、療養院等環境敏感目標。
2.2.2 社會環境簡況
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位于濟南市槐蔭區匡山小區東壩路1號,東側為碧桂園小區,南側為琪鑫苑小區,北側為濟南四建集團木業公司,西側為興濟河東路,是槐蔭區主要的供暖企業。
2.3 環境風險源基本情況
公司主要的環境風險源為尿素溶液罐區液體泄漏及火災爆炸事故,未構成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對周圍環境的危害。
公司制定了嚴格的安全操作規程和制度,加強安全管理,本企業生產是安全可靠的,在采取有效的環境防范措施后,企業在環境影響方面達到了可接受水平。見表2
3、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評價結果
3.1 環境風險源識別
三廢產生及處理情況
(1)廢水
濕電除塵器沖洗水直接排放到現有脫硫塔漿液中,用于脫硫補充用水,脫硫塔脫硫過程產生的脫硫廢水排入沉淀池沉淀后循環使用,停產后委托有資質部門外運,不外排。軟水制備廢水全部在廠區內回用,用于煤場降塵,不外排。
(2)廢氣
3臺燃煤熱水鍋爐煙氣分別經低氮燃燒+SNCR 脫硝裝置去除煙氣中NOx,然后再分別進入布袋除塵器去除煙塵,再通過同氧化鎂濕法脫硫裝置脫除煙氣中SO2,最后分別經濕式高效靜電除塵裝置去除煙氣中顆粒物 ,最終由1根內徑為3.2m、高120m的煙囪一并排放。符合重點控制區排放濃度限值《關于加快推進燃煤機組(鍋爐)超低排放的指導意見》(魯環發[2015]98號)燃煤鍋爐超低排放限值要求(SO2:50mg/m3,NOX:100mg/m3,煙塵:10mg/m3)標準。
(3)固廢
鍋爐產生的爐渣一天一清,外運綜合利用,并簽有煤渣清運協議。
3.2重大環境風險源判定結果
環境風險源劃分標準
根據《濟南市環境風險管理和應急方案編制技術規范》進行環境風險源判定。
(1)重大環境風險源識別
根據《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169-2004)、《劇毒化學品名錄(2002)》、《國家危險廢物名錄》、《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要求,適用于本技術規范的企業,按重大環境風險源判別標準,非重大風險源的即視為一般環境風險源。
(2)重大危險源判定結果
根據判定標準,本企業無重大環境風險源,均為一般環境風險源。
4、組織機構及職責
4.1 組織體系
4.1.1 應急組織體系圖
4.1.2 內外部緊急聯絡電話
內部緊急聯絡電話;
生產部辦公室:85985280;安全負責人張文利手機:13589007057
外部緊急聯絡電話:
火警:119 醫療急救:120
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0531-86056217;
濟南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0531-66608351;
濟南市環保局:0531-66608600
槐蔭區環保局24小時值班、環保110電話(傳真):0531-87589255;
山東省環保廳:0531-86590010(白天);0531-86590013(夜間)
國家環保24小時熱線電話:12369。
4.2 指揮機構組成及職責
4.2.1 應急指揮小組組成
總指揮:張文利
副總指揮:張長杰
成員:孟先平、謝翠萍、郭義剛、劉勇、王繼濤、趙化林、楊玉輝
4.2.2 指揮機構主要職責
4.2.2.1 應急指揮小組主要職責:
(1)接受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請示并落實指令。審定并簽發企業環境事故應急預案。
(2)下達預警和預警解除指令,下達應急預案啟動和終止指令。
(3)負責應急救援的決策和指揮;確定現場指揮部人員名單和專家組名單,并下達派出指令。
(4)實施和落實公司事故應急預案,統一協調應急資源(各方搶險救援人員、物資、交通工具等)。
(5)保持與上級、外部的溝通聯系,指定人員發布事故信息等。
4.2.2.2 應急辦公室主要職責:
應急指揮小組辦公室(簡稱應急辦)是應急指揮小組的日常辦事機構,由公司值班干部擔任領導,各工作小組長為成員,負責日常工作,應急辦公室設在生產部,電話為0531-85985280。
職責有:
(1)負責落實公司事故預防、預警工作。組織本企業重特大環境事故應急預案的演練。
(2)組織、協調公司對外請求援助等相關事宜,負責事故的上報工作。
(3)及時了解掌握公司生產運行情況,提請應急指揮中心決定進入和解除預警狀態和應急狀態。
(4)落實應急處理指揮中心下達的應急指令。
(5)監督應急預案的執行情況。
(6)掌握應急處理和應急過程中出現的有關問題。
4.2.2.3 應急工作小組及其職責
在企業應急指揮部之下組織安保消防組、后勤保障組、醫療救護組、技術專家組、搶險救援組等5個應急工作小組,組長負責組織相應成員,由安???、物流部、生產部、物管科、車間等部門人員參加。公司各部門在本預案啟動后必須聽從應急指揮中心的統一指揮和命令,立即指派本部門人員參加應急處置工作。
(1)安保消防組:組長孟先平,職責為:
a 負責對事故現場及周圍人員進行防護指導和緊急疏散人員;及時將危險區域內聚集的人群疏散到緊急避難所或安全區域;疏散引導工作應按照本預案規定的疏散路線和相關要求進行;負責對事故現場周圍重要物資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
b 設置事故現場設置安全警戒線,采用隔離、警戒和疏散措施,禁止無關人員車輛進入事故現場和危險區域,維護搶險救護的正常運行;
c 保持搶險救援通道的通暢,引導搶險救援人員及車輛的進入,協助環保局、消防部門等搞好警戒和搶救工作;
d 負責現場消防滅火工作,合理布置消防滅火力量進行現場滅火、容器冷卻、噴水隔爆等工作;
e 當發生火災時,應迅速報告值班班長,由班長報告應急指揮小組,視情況嚴重同請求外部支援。
(2)后勤保障組:組長郭義剛,職責為:
a 保障應急救援所必需的防護、救護用品及后勤生活資的供給;
b 提供合格的搶險搶修或救援的物資及設備,組織車輛運送搶險物資和人員。
(3)醫療救護組:組長謝翠萍,職責為:
a 負責事故現場受傷人員的搜救和緊急處理,并護送傷員到與本廠簽署過救援協議的醫療點(醫院)救治;
b 負責在現場附近的安全區域內設立臨時醫療救護點,在外部救援機構來到前,對受傷者進行應急的緊急救治(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傷部位受感染等);使重傷人員優先得到外部救援機構的救護;
c 協助外部救援機構轉送受傷者至醫療機構,并指定人員護理受害者。
(4)技術支持組:組長劉勇,職責為:
a 為現場應急工作提出應急救援方案、建議和技術支持。提出搶險搶修及避免事故擴大的臨時應急方案和措施;
b 指導搶險搶修過程中實施應急方案的措施;修改實施中的應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c 繪制事故現場平面圖,標明重點部位,向外部救援機構提供準確的搶險救援信息資料。
(5)搶險救援組:組長王繼濤,職責為:
a 實施搶險的應急方案和措施,組織搶險小組進行工作;
b 由于事故和自然災害造成正在運行的產品(設備)損壞,應迅速組織搶修人員趕赴現場進行搶修;搶救受害者并轉移至安全地帶;
c 對救援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直接上報應急指揮中心并對結果進行復查和評估。在事故有可能擴大,進行搶險救援時,高度注意避免意外傷害。
d 負責事故現場應急行動結束后的清除和恢復工作。搶修結束后,直接報告應急辦公室和指揮中心,并對結果進行復查和評估,恢復產品正常生產。
5、預防與預警
5.1 環境風險源預防與監控
(1)建立各項管理制度
①制定安全責任制、各項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安全技術規程和各種設備維修保養和設備管理制度,加強現場管理,狠抓勞動紀律,同時經常對職工進行思想教育、工藝操作、設備操作訓練,使職工能熟練掌握所在崗位和所在環境中的各個要素,了解一些常見的撲火、中毒的自救能力,互相救助的一些常識。
②建立巡回檢查制度,這個檢查不是浮于形式,而是實實在在的檢查,查隱患,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并且責令負責部門限期整改到位,復查合格,記錄在案。
③對生產區,每個變壓器線路置每天至少兩次檢查,隨時監控機器變化。根據儲存物料的特性配備滅火器,同時增強預警能力,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④加強對職工的勞動保護用品的使用和發放,為職工配備所需要的防護用品和急救用品。
⑤原料庫在醒目位置設立警示牌和安全標語,做到人人皆知,注意防范。
⑥參加工傷保險,為職工解除后顧之憂。
(2)日常預防管理措施
①嚴把設備質量關,并定期對各種設備進行檢測,發現問題及時修復或變更。
②做好防火、防雷等各項安全工作,并建立健全維修、保修制度,避免發生泄漏事故。
③嚴格遵守工藝操作規范和安全操作規程,杜絕違章操作。
④公司內所采用的防爆電器和消防產品均是國家質檢機構認可的消防合格產品。
⑤杜絕生產區內一切明火,加強檢維修的動火作業管理。
⑥庫區、處理裝置處設立安全警示標志,嚴禁非工作人員進入現場,車輛一律停至庫區外,謹防明火產生意外。
5.2 預警及措施
按照突發事件嚴重性、緊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圍,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預警進行分級,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預警可以升級、降級或者解除。
收集到的有關信息證明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即將發生或者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時,按照相關應急預案執行。
進入預警狀態后,應當采取的措施:
(1)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
(2)發布預警公告;
(3)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并進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環境應急求援隊伍進入應急狀態,應急隨時掌握并報告事態進展情況;
(5)針對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
(6)調集環境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確保應急保障工作。
6、信息報告與通報
一旦公司人員發現緊急情況,經現場確認為泄漏、火災或環境污染等危險事故,立即上報值班班長,由班長直接上報應急指揮小組,應急指揮小組進行外部求助上報環保部門。
當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未對外界產生影響時,公司內部組織人員消除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總結經驗教訓,防止事故再次發生。
當突發環境污染事故已經或者可能對外界環境造成影響時,及時控制危害向外界進一步擴散,立即上報政府相關部門突發環境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類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已采取的應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圍等,配合相關部門采取措施,盡可能小的減少事故對環境的危害。
(一)突發環境事件報告事項
初報: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單位,在事件發生初期應當迅速向環保局報告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信息來源、起因和性質、基本過程、主要污染物和數量、監測數據、人員受害情況、飲用水水源地等環境敏感點受影響情況、事件發展趨勢、處置情況、擬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議等初步情況,并提供可能受到突發環境事件影響的環境敏感點的分布示意圖。
續報: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單位,應當在初報的基礎上,報告有關處置進展情況。
處理結果報告: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單位,應當在初報和續報的基礎上,報告處理突發環境事件的措施、過程和結果,突發環境事件潛在或者間接危害以及損失、社會影響、處理后的遺留問題、責任追究等詳細情況。
(二)突發環境事件報告時限
報告報送時限要嚴格執行《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同時,對初步認定為一般(Ⅳ級)或者較大(Ⅲ級)突發環境事件的,應當在1小時內上報;對初步認定為重大(Ⅱ級)或者特別重大(Ⅰ級)突發環境事件的,應當在半小時內上報。
(三)聯絡方法
1、槐蔭區環保局24小時值班、環保110電話(傳真):87589255
2、槐蔭區環保局環境管理科電話(傳真):87589269
- 監察一中隊電話(傳真):87069901
郵箱:hyhbjyzd@126.com
- 監察二中隊電話(傳真):87589266
郵箱:hyhbrzd@126.com
- 監察三中隊電話(傳真):85602466
郵箱:hyhbjszd@126.com
7、應急響應與措施
突發環境事故發生后,了解事故發生的具體情況,客觀分析、準確判斷,分類、分級,迅速果斷地采取處理措施,防止事故后果的擴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損失。
無重大環境風險源,均為一般環境風險源。公司發生環境事故的危害影響范圍在廠區內,對廠區外影響較小,定為一般環境風險源。
7.1原料泄漏應急響應措施
原料泄露
(1)原料泄漏應急處理
原料泄露主要因尿素溶液溢流或罐體破裂。當發生泄露時應立即召集人員對液體進行引流和截流到應急池,以防污水外泄。
(2)防護措施
①應急池平時不應存有過多積水,應及時清理;
②及時清理管道,確保通暢;
③避免超負荷而使尿素溶液溢流;
④應急池內水泵保持完好,不得隨意挪用;
(3)應急物資
應急物資名稱 |
數量 |
保管員 |
手套 |
25付 |
李家香 |
雨靴 |
8雙 |
李家香 |
取樣桶 |
8只 |
李家香 |
水泵 |
1臺 |
李家香 |
防塵口罩 |
10包 |
李家香 |
鐵鍬 |
10把 |
李家香 |
雨衣 |
10件 |
李家香 |
消防水帶 |
50米/2條 |
李家香 |
滅火器 |
8罐 |
李家香 |
7.2 火災事故的應急響應措施
(1)初期火災的處理
火災初期的3~5分鐘是火災自救的關鍵時機,迅速、正確地撲滅初期火災可防止火災蔓延擴大,減少事故損失。因此,火災現場人員應迅速利用周邊消防設施、滅火器材迅速撲滅初期火災。
初期火災撲救時,應熟悉掌握各種消防措施、滅火器材的性能,不可用錯。
發生初期火災或撲滅初期火災后,應及時向值班班長報告,由班長向應急小組組長報告,調查分析火災起因并作出處理。
(2)發生火災事故后的處理措施
應急救援小組接到報警后,迅速通知有關人員,同時發出警報,應急救援人員應迅速趕往事故現場。
切斷電源?;馂?、爆炸事故現場情況,撥打119、120及相關部門報警求援電話,詳細說明火警發生的地址、處所、建筑物狀況、人員傷亡情況等,同時派出人員接應消防隊、救護車和清除交通通道障礙物。
迅速組織搶救傷員,引導、疏散員工、周圍群眾撤離事故現場;在事故現場設置警戒線,防止無關人員進入。視火災、爆炸事故現場情況,開展火災自救、配合消防隊開展撲救。對火災、爆炸現場以外區域采取隔離、隔絕等措施,防止火勢擴大蔓延。將現場內及附近的危險物質迅速轉移至安全地帶。事故救援中,應注意穿戴好各種防護用品(具),防止救援人員傷害。事故發生后,應保護好事故現場,以便事后開展事故調查。
(3)電氣滅火注意事項
①切電滅火
a、切斷電源的位置選擇適當,防止切斷電源影響撲救工作的進行。
b、切斷電源的位置應在電源方向有支持物的附近。防止導線剪斷后跌落在地上造成接地短路或觸電危險。
C、剪斷電源線時,火線與零線應在不同位置剪斷,防止發生短路。
d、在拉脫閘刀開關切斷電源時,應用絕緣操作桿或帶絕緣橡皮手套,在切斷電動機或磁力開關啟動等載荷設備時應先將電動機用按鈕停電后,再拉脫閘刀,防止因帶負荷拉閘,產生電弧傷人。
②帶電滅火注意事項
a、帶電滅火不能直接用導電的滅火劑(如:噴射水流、泡沫滅火器等)進行噴射,而要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劑進行滅火(如CO2、干粉等)
b、要注意周圍環境,防止身體(手足)或使用的消防器材(如火鉤、火斧等)直接與帶電部位接觸或與帶電體過分接近,造成觸電事故。
C、要防止跨步電壓觸電,進入撲救時一定要穿好絕緣鞋。
d、撲救有油的帶電設備火災,應用干燥黃砂蓋住火焰,使火焰熄滅。如儲油容器外局部著火,可用CO2、干粉撲救,人要站在離帶電設備至少2米以遠的地方。
e、撲救旋轉電機設備的火災。為防止設備(如軸、軸承)變形,可用噴霧水撲救,使其均勻冷卻,也可用CO2、干粉,但不能用黃砂撲救。
8、后期處理
8.1 事故現場的保護措施
當事故發生以后,警衛迅速封閉現場各個道路,其他類事故沿事故發生現場和污染區域封鎖。公司迅速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現場進行取證分析,開展事故調查。禁止其他無關人員進入,確保事故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
8.2 善后處置
安置受災人員,正確處理受災賠償。組織專家對突發環境事故中長期環境影響進行評估,提出生態補償和對遭受污染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的建議。
9、應急培訓和演練
(1)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普及環境污染事件預防常識,增強職工的防范意識和相關心理準備,提高公眾的防范能力。
(2)加強環境事故專業技術人員日常培訓和事故源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環境應急處置、檢驗、監測等專門人才。
(3)每年至少組織一次預案演練,演練內容包括泄漏的發生,應急救援系統的啟動,第一時間的處理,各專業救援組如何聯系和趕赴現場,現場的搶救和維持,受傷救護,對外聯系,與專業消防部門的配合等情況。演練記錄報告格式見《應急演練實施報告書》
(4)演練必須要有演練計劃,并通過總經理批準。
10、責任與獎懲措施
10.1責任
突發環境事件處置工作實行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視情節和危害后果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不認真履行環境法律、法規,而引發環境事件的;
- 不按照規定制定本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拒絕承擔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準備義務的;
- 不按規定報告突發環境事件真實情況的;
- 拒不執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不服從命令和指揮,或在事件應急響應時臨陣脫逃的;
- 阻礙環境事件應急工作人員執行任務或進行破壞活動的;
- 散布謠言,擾亂秩序的;
- 有其它對環境事件應急工作造成危害行為的。
10.2 獎勵
出色完成應急處置任務,成績顯著的;在應急處置過程中有功,使國家和集體的財產免受損失或者減少損失的;對應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公司將予以獎勵。
10.3 處罰
按照環境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對不依法履行環境責任,存在隱患不及時采取治理措施,發生重大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部門和有關責人員,按照“四不放過”原則,根據公司獎懲制度嚴肅處理事故責任部門和責任人。
11、保障措施
11.1 經費保障
各相關部門年初制定預算報管理層批準。
11.2 裝備保障
環境危險源附近都備有應急物資箱,每日有相關人員對應急物資的種類、數量等進行點檢,確保應急物資完好。
11.3 人力資源保障
各相關部門明確各自的環境擔當,公司每年對環境擔當進行教育,熟悉環境應急知識,充分掌握各類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理,保證在事故發生后,能迅速參與并完成搶救、排險、監測等現場處置工作。
11.4 通信保障
廠區和車間內張貼應急聯絡電話,各相關科配備必要的有線、無線通信器材,確保預案啟動時各相關部門之間聯絡暢通。
11.5 技術保障
建立應急聯絡體制,確保在啟動預警時,事件發生后相關政府專業人員能迅速到位,為指揮決策提供服務。
12、附則
12.1術語和定義
1、環境保護目標
企業周邊需要保護的環境敏感區。
2、重大風險源
指長期的或臨時的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品,且危險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
12.2應急預案備案
本預案應報環保局備案。
12.3維護與更新
本公司將根據如下原則定期或不定期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評審后根據評審要求進行修改。
- 當公司生產經營單位、經營方式、法定代表人發生變化的。
- 當公司內所用原料、生產工藝和技術發生變化的。
- 應急組織指揮體系或者職責已經調整的。
- 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發生變化的。
- 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要求修訂的。
- 應急預案管理部門要求修訂的。
13附件
附件1:內部緊急聯絡電話;
附件2:外部聯系單位、人員、電話;
附件3:應急小組體系方案圖;
附件4:廢水抽取協議;
附件5:附圖
附件1、內部緊急聯絡電話
職 務 |
姓 名 |
聯系方式 |
總 經 理 |
張文利 |
13589007057 |
副總經理 |
張長杰 |
15069093068 |
生產主任 |
劉 勇 |
15054169608 |
辦公室主任 |
郭義剛 |
13658621057 |
財務部長 |
謝翠萍 |
15863155579 |
生產班組 |
王繼濤 |
13589025482 |
趙化林 |
15964518133 |
|
物管部 |
孟先平 |
13953128933 |
附件2、外部聯系單位、人員、電話
火警 |
119 |
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0531-86056217 |
濟南市環保局 |
0531-66608600 |
醫療急救 |
120 |
濟南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
0531-66608351 |
濟南市槐蔭區環保局 |
0531—87589255(24小時) |
山東省環保廳 |
0531-86590010(白天) 0531-86590013(夜間) |
國家環保24小時熱線電話 |
12369 |
附件3:應急小組體系方案圖
附件4:廢水抽取協議
附件5:附圖
附圖1:企業地理位置圖;
附圖2:濟南市八里橋御道街片區控制性規劃方案——用地現狀圖;
附圖3: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生產工藝流程圖;
附圖4: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污染物處理流程圖;
附圖1:企業地理位置圖
附圖2:濟南市八里橋御道街片區控制性規劃方案——用地現狀圖;
附圖3:生產工藝流程圖
附圖4:污染物處理流程圖